苏武庙温庭筠
苏武魂销汉使前,
古祠高树两茫然。云边雁断胡天月,
陇上羊归塞草烟。回日楼台非甲帐,
去时冠剑是丁年。茂陵不见封侯印,
空向秋波哭逝川。
【语译】
遥想苏武面对前来迎接他的汉朝使节,该当是如何地黯然神伤啊,如今我只能见到古老的祠庙和庙前高耸的树木,在此但觉往事苍茫。
当年他面对着胡天的明月,却无云边鸿雁可寄书信,只有山上羊儿归来,塞外牧草萋萋,烟雾缭绕。
返回长安的时候,楼台已换,武帝已殁,回想起出使当日,戴冠佩剑,正当青年。
如今他虽然得以封侯,但武帝已经看不见了,他只好朝向秋天里的波浪,哭泣着时光逝如流水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【评析】
苏武是历史上著名的坚持民族气节的英雄人物。本诗是瞻仰苏武庙后的凭吊之作。
首联点题,分别写“苏武”与“庙”。汉昭帝时,与匈奴和亲。汉使到匈奴后,得知苏武尚在,便诈称汉皇帝在上林苑射猎,得到苏武系在雁足上的帛书,知道苏武在某某泽中。匈奴见隐瞒不住,才承认苏武尚存,并遣其归国。首句想象苏武乍见到汉使时表现出的极为强烈、激动、复杂的感情。“魂销”二字真切传神,笔墨极洗练。“古祠高树”写庙之苍古肃穆,渲染浓郁的历史气氛,寄托诗人的崇敬之情,为颔联转入对苏武当年生活的遥想创造了条件。
颔联仿佛两幅图画。上句写望断飞雁,侧重表现思念故国的情怀,下句写荒塞牧归,侧重写牧羊生活的孤独凄苦,更能烘托其历尽艰辛而不妥协的民族气节。忠于祖国,思念朝廷是他的精神支柱,故能克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,二句中暗含着因果关系。
颈联遥承首句,写苏武回朝后的所见所感。此联先说“回日”,后述“去时”,是为“逆挽法”,写得生动跳脱。
苏武归国后曾奉诏以“一太牢谒武帝园庙”,此事为尾联所本。两句诗集中抒写苏武对武帝的追悼与怀念,进一步表现其忠君爱国思想,使形象更加丰满完整。
喻守真认为“此亦是吊古之诗,是怜惜苏武的苦节,并讥武帝的负德。”此说非确。当时武帝已死,苏武功高赏薄,责在昭帝,与武帝何干?本诗之主旨在颂扬苏武。晚唐国势衰弱,民族矛盾尖锐,故需要提倡民族精神。杜牧《河湟》诗云:“牧羊驱马虽戎服,白发丹心尽汉臣。”本诗所塑造的正是这样一位“白发丹心”的汉臣形象。诗中虽微有讽意,但那毕竟是次要的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线上配资门户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